時間:100.03.31(四)14:00-16:00
地點:郭元益文化生活館(九樓會議室)
內容摘要:
新生兒沐浴寶典(何淑惠)
郭元益博物館~禮俗導覽
介紹台灣在小寶寶出生後會有的相關習俗,譬如抓週、收涎等
新生兒常見問題及處理(何淑惠)
1. 黃疸:血液中過多膽紅素積聚,使皮膚變成黃色,
治療方式有提早餵食、暫停餵母乳、照光、換血
2. 鵝口瘡:白色念珠球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,會有白色環狀斑點,
護理方式有勤洗手、維持口腔清潔、不可用力擦拭白點、
依醫囑給予藥物擦拭
3. 發燒:細菌或病毒所引起,常見原因是感染,
護理方式有減少衣服或被蓋、補充水分的攝取、給予溫水拭浴
送醫狀況有38∘以上、呼吸急促、膚色及活動力不佳、
臍帶紅腫有分泌物、耳朵有分泌物、抽蓄或筋攣等
4. 粟粒疹:皮脂線阻塞,不需治療,出生1~2週會消失
5. 接觸性皮膚炎:因尿部覆蓋而引起的局部皮膚反應,
解決方法有勤換尿布、用濕紙巾或爽身粉、
排便後以溫水洗淨、使用局部藥物
6. 溢奶:消化功能未發育成熟,肌肉瓣不能將胃內容物封閉的很好所造成,
解決方法有選擇合適奶嘴、餵奶中斷法、
餵完奶要直立及拍打嗝、少量多餐
7. 脹氣:用手指輕敲腹部有像打鼓的聲音,可能就是脹氣了,
解決方法有選擇合適奶嘴、餵奶中斷法、
避免哭鬧太久吸入太多空氣、腹部按摩增加腸胃道蠕動、
避免給予易脹氣食物,如豆類、地瓜、馬鈴薯、花椰菜等
8. 便秘:3天以上未便便,乾硬像羊大便一顆一顆,肛門口破裂出血
解決方法有奶粉沖泡濃度是否正確、腹部按摩、
兩餐間多一點水份攝取、刺激腸蠕動來幫助排便、
4個月以上寶寶添加蔬果泥來增加纖維質攝取
9. 腹瀉:1天7~8次以上,大便渣少,有躁動不安、哭鬧、拒吃等現象
10.新生寶寶的排便次數:1個月內每天3~5次,滿月後1~3天1次
喝母乳:大便成糊狀,黃綠色混些白色顆粒,次數較多
喝配方奶:大便易成形,黃綠色,白色顆粒較大,次數較少
11.寶寶的奶量:150cc/公斤/天(奶水+開水)
如3公斤的寶寶一天需要150x3=450cc
(未完待續…請看:媽媽教室‧美強生(下)~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