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如題,就是記錄兔右手大拇指上我們一直以為是繭,結果竟是病毒疣的那顆!
這張是今年和朋友聊天時隨手拍的…
印象中兔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右手大拇指就長了一顆,當時我們一直認為是因為握筆姿勢不正確,所以長繭了!
花時間調整姿勢,也買很多握筆器,當然各式洞洞筆都買了,那顆依然在><
因為兔說不會痛,所以我們也就放著,想說等她寫字會痛,要治療時一次嚇嚇她,看她會不會自己改正…
7/1那顆竟然裂開,還有點流血…
兔一直哀哀叫,因為勾到就會痛,又卡在7/20兔要去馬來西亞,當下決定等沒有流血就立刻去看醫生!
這張是7/9拍的,看起來是沒有流血,但那顆上半段好像因為裂開脫落不見了…
7/14我們早上掛號,晚上8點直接去聖仁,醫生一看就說是病毒疣,這個會傳染!
ㄟ~不是繭嗎?
人啊…總是愛自以為是,長一顆在手上就以圍是繭><
「疣」=「病毒疣」=台語的「魚鱗贅」=人類乳突病毒(human papillomaviruses, HPVs)感染。可以分為尋常疣、足部疣、扁平疣和生殖器疣。
而兔是屬於尋常疣:外觀為往外凸起的棕色、粗糙角化的顆粒或斑塊,常出現於手部、指甲周圍或四肢。
病毒疣是經過接觸傳染而來。主要是人與環境,或是人與人接觸時,病毒接觸感染到皮膚表皮。
幼童長疣的確是因為免疫力尚未發育成熟,較容易受到感染,大部份隨著年紀長大,免疫力自然成熟,感染機率和病灶範圍也會逐漸下降。
(以上藍字來源)
醫生看完就表示現場可以直接冷凍治療,噴完可能會起水泡,不要弄破,大概7-14天要來回診,不用吃藥擦藥,可以正常碰水洗澡,保持乾淨就好…
然後護士要我們抓著兔的手,醫生就拿很像殺蟲劑的冷凍罐對著兔的手一秒一發的連續噴,大概5下兔就開始喊痛,10下時一直喊不要不要了,前後大概噴20下,出來時兔哭超慘的,有點心疼,兔是很堅強的孩子,會哭肯定是很痛吧~
照片左邊是剛噴完出來,那顆已經不見了!
右邊是噴完一個小時,有點乾裂…
冷凍治療藉由調整液態氮接觸到皮膚的秒數,來決定當次療程的強度。如果做得較弱,疼痛度較低,但可能要做好幾次,延長治療時間;冷凍做得較強,疼痛度高,可能縮短療程,但也可能會起水泡並造成表淺傷口。
醫師會視病毒疣的位置與大小來決定治療強度,一般都要做到結白霜並稍有痛感才有療效。至於治療次數因病灶大小和個人狀況而異,小而淺的病灶平均2-4次冷凍治療,大而深的病灶平均需要3-6次以上的治療,每次治療間隔1-2周。
(以上藍字來源)
7/15噴完隔天變的很粗糙,還有黑點出現…
之後本來想每天拍,但總是會忘記,就把有拍的排在一起看~
7/17指甲下緣開始起水泡腫起來
7/18那顆週邊也全都腫起來
然後7/20-7/24兔出國去完就沒有拍了…
7/25有預約要回診,一進去醫生就說這是結痂,要等結痂脫落,如果手都平了那就好了,如果還有凸起就要再回來,然後就把我們退掛了…
7/27結痂翻起來了,因為會勾到,所以拍照完我就把翻起來的部分先剪掉…
7/31結痂已經都掉了,看起來手指都平了…
8/3感覺手也不會那麼粗糙了!
8/6這是最後一天拍照記錄啦,看起來就像沒事一樣囉!
聯絡我們~lenelien@yahoo.com.tw
- Aug 06 Mon 2018 16:02
[寶貝]游小兔7y1m‧以為是長繭結果竟是病毒疣~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